数字化支付在如今已是高度普,微信作为国民级社交APP,其红包功能凭借其便捷性和迎合民俗的特点,使其成为辨识度极高的一大功能。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今年微信和各大平台推出的送礼功能却反响平平。导致二者背后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呢?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下。
一、消费频次低
送红包作为一种文化习惯,其本身的使用场景比较高频。无论是节日祝福、日常转账还是群聊互动,红包几乎渗透到社交的每个角落。相比之下,送礼行为的触发频率天然更低,只会集中在节假日以及生日等特殊节点,覆盖范围更小。
二、形式感过重
相较于红包功能来说,送礼功能的操作流程会更加复杂。用户需挑选商品、填写祝福语、选择包装,甚至定制贺卡动画等,最终才能将礼物送出去。这种仪式感过剩的设计,将原本轻松的心意表达变得更加繁琐。红包塞钱就能发出去的操作流程,更符合当下人效率优先的思考方式。
三、非即时送达
送礼功能受限于物流时效,往往需要1-3天才能送达。送礼这一行为本身就很讲究场面感,他需要有实际的物品上手才能给人那种氛围。这种非即时送达的模式,还可能会遭遇物流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到达时间,时效性进一步削弱。
四、社会送礼行为弱化
在传统人情社会,实物礼物本身是维系关系的一个重要方式。但随着时代发展,当代年轻人更加倾向于轻社交的氛围,对送礼与一些应酬行为不再讲究。相较于送礼来说,在社交应用上的一些互动取代了线下的社交活动,不再需要人们用物质来进行沟通。
相较于红包来说,送礼本身的应用场景更少,缺乏实物也会缺乏一种氛围,并不能像红包当初是乘着线上消费风潮的兴起而爆红。